黃武雄/台大退休教授

一、

新舊歷史課綱內容的爭議,真是所謂「台獨史觀」與「中國史觀」之間的差異嗎?

去年二○一四元月,爭議初起,我仍在病中。為了弄清楚癥結,用心對照兩種課綱。那時我看到的,並不是所謂統獨之爭,而是兩種世界觀的不同。說新課綱是「微調」,其實是「大調」,因為世界觀完全不一樣了。舊課綱所重視的「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內容,在新課綱中被拿掉。例如,第四主題「當代台灣」,舊課綱的第四章「台灣文化的多元發展及其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教育發展」全部刪除。其他地方再也看不到有多元文化或公民社會的歷史題材。

 示意圖。(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然後,新課綱只強調「經濟發展」。在同一主題第二章中,原來舊課綱中,「經濟發展與挑戰」的「挑戰」兩字,也被拿掉。原來「討論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與環保問題」,當然也刪除了。在新課綱中,只留下「經濟起飛」作為重點,並不斷凸顯當時政府帶動經濟起飛的功勞。

二、

當代人類最主要的兩個課題,一為處理個體與集體之間的矛盾;另一為平衡文明與自然之間的矛盾。引入「多元文化」與「公民社會」的觀念,用來處理第一個矛盾,是進步的,是人類到二十世紀中葉,歷經專制統治、各種壓迫與戰亂的痛苦,才找到的一條掙脫集體主義的出路。這是現代文明國家的教育,最核心的精神。新課綱完全無視它的重要性,大筆一揮,全部刪除。令人匪夷所思。

另一方面,只向經濟發展傾斜,無視於它對環境與社會的衝擊,也是難以理解的偏頗。新課綱的立足點,就是這種反動落伍的世界觀。倒是我很佩服當時擬訂舊課綱的歷史學者們,能夠把現代文明社會主張「多元文化與環保」的世界觀融入課綱中。新舊課綱之爭,就是落伍與進步的兩種世界觀之爭。這才是關鍵的差異。

三、

在舊課綱中,看不到所謂的「台獨史觀」。泛政治人喜歡製造名詞,亂扣帽子,真令人啼笑皆非。

舊課綱有台灣的主體性,這點無庸置疑。任何人談自己的歷史,一定是從自己的身邊談起,這就是主體性。一個人寫家族史,也有其家族的主體性。一個小孩要認識世界,當然先認識母親、親人、鄰里、縣市、國家,再逐步擴及世界。教育不能違反這個最自然的,由近及遠,由內而外的認知程序。在台灣實施歷史教育,當然要從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出發,談他們的生活、社會、苦難與歡樂,追尋他們的共同記憶,這就是主體性。這樣的主體性,其實是多元文化的一環,也是公民社會的出發點。舊課綱強調台灣與世界的歷史互動,這是為下一代打開視野與胸懷做好準備。台灣主體性則是它的基礎。

人充份認識自己的家園,進入世界才遊刃有餘。主體性不是地域性,正好相反,主體性與世界性是雙生子。詩人馬拉嘉講:

欲邀遊天地

還戀我故土

正是這樣的寫照。而進入世界,則是尊重多元文化,欣賞異民族的起點。

相對的,新課綱處處強調中國角色與漢族中心主義,並割裂台灣與世界的互動。例如在第一主題「早期台灣」第二章,把「說明……漢人、日本人與原住民的接觸,進而敘述荷西及鄭芝龍時期台灣與世界體系的互動」整段刪除。講台灣史,可以不好好談原住民與來台漢人早期的接觸嗎?在新課綱中,「漢族中心主義」不僅貶低台灣對外的互動,也漠視原住民的存在與貢獻。輕蔑多元文化,一直貫穿於新課綱的思維。

四、

如果要套上史觀兩字,舊課綱的史觀,比較接近「多元史觀」。這是目前世界各文明國家,在歷史教育中所採用的世界觀。至於新課綱,該用什麼字眼來界定它的史觀?我不知道。只知道它是漢族中心主義的、一元的、落伍的、沙文的、不符合世界潮流的史觀。把「多元史觀」中,有關台灣的主體性,硬拗成「台獨史觀」,然後與「中國史觀」對立起來,模糊焦點,再度撕裂台灣社會,這是極為不智的做法。

--------

後記:

為了堅持信念,為了不接受反動落伍的洗腦教育,反課綱運動的孩子們猶在烈日與暗夜中奮戰。他們看得比大人清楚,他們熱情真誠,台灣所有人都應該為他們驕傲,為他們的獨立判斷、為他們的堅持信念而驕傲。但他們已歷經難以名狀的磨難與傷痛。手銬、束帶、羞辱與死別,這些煎熬對於大人都難以承受,我們何忍還讓他們在街頭受苦?

教育為的是未來,他們代表未來,未來的世界屬於他們。他們知道,他們的未來是多元的世界。他們有權利選擇沒有遮掩、沒有謊言的多元史觀。手握大權的大人們,放手吧,他們不是別人的政治工具,就是因為他們不想當政治工具,才挺身出來抗議。是你們想把他們當政治工具,才有今日的抗議與永遠的傷痛。記得冠華最後的吶喊嗎?記得嗎?……。

孩子們是對的,請聽聽他們的規勸。撤回新課綱,讓他們早點平安回家。

資料來源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03360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慧珍新增了 14 張相片 — 覺得很美好──和潘旭鴻其他 13 人,在旭海
2015年8月3日

原民台“阿樂樂滋”,由花蓮知名“陶甕百合春天”耀忠主廚,這一集來到旭海尋覓山珍海味!
這兩天上山下海滿滿的在地食材,經由他的巧手,變出美味佳餚與村民們分享

資料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81818868502831&set=pcb.1081819345169450&type=3&theater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我們一起認識這一位十九世紀影響台灣的重要人物,

也是了不起的西方傳教士,醫生,教育家的馬偕醫生。

重現淡蘭風華 守護百年山徑

dk_logo

 

「一座偉大的城市,應該要有一條長距離步道。」過去北宜間長達 40-60 公里不等,橫跨了四個行政區的淡蘭百年山徑,即是一條先民傳承下來,極富文化深度的長距離步道。在千里步道運動邁入十週年里程碑之際,我們邀請各界跨領域發起「淡蘭百年山徑串聯計畫」,希望藉此捲動更多公民的參與,為後世萬代留下最璀璨豐富的記憶!

除了將在千里步道十週年當天舉辦的北北基宜四縣市共同宣示啟動的記者會,我們更與 20 多個團體單位,推出一系列講座沙龍、輕旅行、成果展等精彩活動!

相關活動資訊都將持續於「重現淡蘭風華 x 守護百年山徑」網站上更新露出,歡迎所有夥伴共襄盛舉,與更多朋友分享這樣一件好玩又有意義的公民行動!

資料來源:http://www.tmitrail.org.tw/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像的魅力無遠弗屆。有故事,有震憾的影像確實能改變部分歷史的軌跡。

 

好的影像作品來自於攝影者對內在世界的洗煉,對環境,歷史,人道關懷等大格局的視野。

 

 

國際知名巴西紀實攝影師 Sebastião Salgado (上圖),拍下大量震撼人心的影像,是不少人的學習對象,那麼他會給年輕攝影師甚麼忠告呢?來自 EyeEm 的 Severin Matusek,早前曾前往 Photo London 參加這位 71 歲攝影師的講座,在 Q&A 時間,一位 20 歲出頭的年輕人,請教有何建議給正準備發展攝影事業的他們。

攝影師的回覆如下︰

“If you’re young and have the time, go and study. Study anthropology, sociology, economy, geopolitics. Study so that you’re actually able to understand what you’re photographing. What you can photograph and what you should photograph.”

不是叫你多拍多試,不是叫你上攝影課程,不是叫你換甚麼裝備,而是叫你讀書與學習,去研究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地緣政治等。為甚麼?因為這樣,你才知道自己在拍攝甚麼、你可拍攝甚麼及你應該拍甚麼。

Sebastiao-Salgado-14

據 Severin Matusek 的分析,攝影師這個忠告與其生平是有關的。他是修讀經濟學,曾在家鄉與獨裁軍政府對抗,然後移居巴黎,並經常前往非洲,到後來,他才拿起相機開始拍照,辭掉工作並開始遊走世界各地。

攝影師會離開家人數千里,到不同地方住上多個月,就為了拍攝工作。他是透過鏡頭去把他自己的生命紀錄下來,甚至拒絕被稱為紀實攝影師。「His life is photography」

Tigray, Ethiopia, 1985

Sebastião Salgado 早期作品經常探討「社會公義」,而由於他很清楚自己在做甚麼,照片是出自於他真實的信念,因此影像更為強烈。如果他只是個普通路人,剛好經過遇到不公義的事件,照片就不會是相同的樣子,訊息也截然不同。就像他的作品「GENESIS」所展現的,不只是地球的漂亮風景,而是這個世界的面貌,及背後所深藏的人類故事。

大家也聽過《The Salt of the Earth》這套關於攝影師的生平紀錄片嗎?

 

資料來源:http://photoblog.hk/wordpress/122406/%E8%91%97%E5%90%8D%E6%94%9D%E5%BD%B1%E5%B8%AB-sebastiao-salgado-%E7%B5%A6%E5%B9%B4%E8%BC%95%E6%94%9D%E5%BD%B1%E8%80%85%E7%9A%84%E5%BF%A0%E5%91%8A%EF%B8%B0%E5%A4%9A%E8%AE%80%E9%BB%9E%E6%9B%B8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方澳是台灣三大遠洋漁港之一。豐富的人文,歷史(馬偕博士的傳道遊記,台灣少數中的少數族群/猴猴族與西鄉隆盛在南方澳所發生的故事....等)。南方澳擁有屬於在地的特色(珊湖博物館,貝殼館,三剛鐵工廠文物館)。鯖魚是南方澳的故鄉,南方澳不止是只有漁港,更多海洋文化與在地的人文故事正在進行式中,等待旅人的發掘.....

 

每年鯖魚祭活動當天,民眾都會扛著大鯖魚踩街,並且到內埤海灘進行火祭儀式。 圖/李忠衛提供

分享

 

2015南方澳鯖魚祭將在9月26日登場,相關系列活動昨天開跑,今年首度將每年踩街活動最吸睛、長7公尺的「大鯖魚」移到南方澳遊客中心展示,並邀請遊客參與製作過程,讓更多人了解鯖魚文化。

文史工作者廖大慶說,1997年他提出「鯖魚節」構想,中間停辦數年後又復辦,但活動流於形式,因此從2008年成立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在活動中加入「鯖魚祭」,近年來獨立出來舉辦。活動當天,民眾會扛著大鯖魚踩街,到內埤海灘進行火祭儀式,象徵鯖魚回歸海洋,也祈求豐收。

每年協會都會在南安國中地下室製作長7公尺的大鯖魚,但多數民眾都不知道製作過程。活動邁入第8年,今年跟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合作,明天起首度在南方澳遊客中心展示,並讓遊客參與大鯖魚製作過程,包括編竹製作鯖魚骨架,用宣紙黏貼、彩繪魚身。

製作大鯖魚的老師陳宏銘說,往年在地下室製作,總是熱到汗流浹背,第一年因為技術不純熟、不斷摸索,整整花了2個月時間才完成,動員許多人力,當大鯖魚亮相的那刻,許多民眾都感動大呼「我也有出一份力!」。

「鯖魚祭要邁向國際化!」協會表示,鯖魚是南方澳珍貴的資產和記憶,象徵討海人的「母親」,今年特別公布製作過程和開放遊客參與,希望把屬於南方澳的鯖魚文化讓更多人知道,邀請民眾一同體驗鯖魚DIY

資料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7322/1056420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台南府城轉街角(巷仔內HanLife),遇見父愛...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2013.6.29去南澳小旅行所做的影像紀錄+文字的抒發,現在回憶起來還是很有海味與山裡的味道。

南澳 . 旅行/記事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此時此刻,光落在屬於她自己的位置上,我恰巧遇到了。

7.jpg

光,給了繽紛色彩的世界。我,何其有幸看到了,她的美麗。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2.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4.jpg

45.jpg

46.jpg

47.jpg

11249019_10203589771019847_2276028909266408541_n.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在南澳小旅行...月光、找路(莎韻之路)、尋夢

2015.6.28 文/阿正
    南澳鄉南接花蓮縣秀林鄉,北臨蘇澳鎮是宜蘭縣人口最少的鄉鎮,卻是台灣本島泰雅族人居住、生活領域最密集的區域。以台九線南下左右兩側為行政管轄為區分,左側以南澳火車站為標地物,區分朝陽里與南強里(行政管轄隸屬蘇澳鎮),右側五個村落則南澳鄉行政管轄範圍,分別是(金岳村、碧候村、武塔村、金洋村與南澳村)以上蘇澳鎮2個里+南澳鄉5個村,合稱[大南澳地區]。

    大南澳地區是歐亞板塊交接、碰撞最密集也是地震最頻繁的區域之一。南澳地區擁有本島最古老的地層(大南澳變質岩層或稱大南澳片岩層)。幾百萬年來,經過時間的淬煉,由南澳溪切割出如太魯閣峽谷般的深邃、縱深之美。大南澳地區擁有多元性的人文歷史(古道,原住民文化與閩、客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神祕湖 / 闊葉林自然保留區)。

 

古道文化:
   1874年(同治十三年)發生[牡丹社事件],清廷派沈葆楨來台[開山撫番]。其中,在台灣本島開闢三條東西連貫道路。分別是1877年南路[琅嶠-卑南古道]、1875年中路[八通關古道]與蘇花古道1874年由當時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奉命開闢一條從蘇澳經南澳平原沿海通往花蓮的[後山北路]。蘇花古道是清代時修築的,也是蘇澳到花蓮最早的一條官道。可惜,開闢不久後受到當地原住民不間斷的騷擾、攻擊等因素,古道已經漸漸被荒煙蔓草所覆蓋,而失去功能。日治時期,統治者為了監控原住民,以清代蘇花古道為基礎分別在南澳地區又開闢大南澳路、東海徒步道、蘇花臨海路…等。

   目前南澳地區還有一條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大南澳越嶺段],是由南澳嶺(台9線124.3K新澳隧道附近)走一段烏石鼻管制站便道,再沿稜線穿過舊蘇花公路,最後抵達山腳下的朝陽社區。朝陽社區最早是由客家人所開墾(伐樟),[大南澳天后宮]是社區信仰中心,宮內有一顆[天上聖母之玉璽]相傳有800年之久。

 

朝陽社區:
    朝陽社區另一個舊稱[娜娘仔],是日語[浪速]的音譯,既大阪地名之意。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日本一直對台灣存有覬覦之心。常有日本軍艦巡視時台灣東部海岸,並經常登岸刺探情報,而浪速艦曾經在南澳灣附近登岸,當地人便將其音譯為[娜娘仔]。國府來台後,因地名過於日本化,再加上每天從東邊升起紅通通的太陽,映照在沙灘上,柔美極了。故得名[朝陽]
朝陽社區還有一條由林務局所規劃[朝陽國家步道]。全長約2.4公里,標高181公尺是一座獨立的山頭。路程約60-90分鐘,步道上可俯瞰太平洋、烏石鼻保護區與神祕海灘等。景觀視野佳,走進步道上還可以看到約有5公頃的(大頭茶樹區)。是台灣僅存大頭茶樹林的密集生長區,每年秋冬季節開花,白色的花瓣聞起來淡淡清香。

 

觀音海岸自然保留區:
    位於蘇澳鎮南強里。由南澳溪出海口向南至蘇花公路觀音隧道南口的這一段海岸,由於特殊的海蝕地形,以及因為造山運動、碰撞、擠壓而高聳隆起的斷崖,被營建署依「台灣沿海地區自然保護計畫」指定為自然保留區。而這一段海岸又被當地居民稱為「神秘海岸」,每到午後之際許多人喜歡來這裡散散步,迎面太平洋的風。沿著海岸線走還可以觀賞壯麗的萼溫斷崖,斷崖下有清朝闢建[後山北路]的營盤遺跡,自然地景地貌與豐富的人文歷史,更增添這一段天然海岸的神秘性。

 

南澳自然田:
     (阿江)南澳自然田負責人,2010.1.1 開始至今,稻米代耕、洛神花代耕、紅蘿蔔代耕、薑黃粉代耕....等,以無農藥、無化肥添加,以自然農法為基礎的 「友善代耕農法」實現有機之島 (實踐核心論述:有機島之路)推動直接找農夫種的契作代耕,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實踐 有機島之路。

     自然農耕是「道法自然」精神在農耕中的體現,南澳自然田希望能追尋人與自然和諧安頓之道。契作代耕的精神是「分攤風險,分享多餘」。南澳自然田希望能實踐「照顧地球(Earth Care」「照顧人類(People Care)」「公平分享(Fair Share)」的三個樸門倫理精神。

      南澳自然田是一個開放性農場。2014年起,南澳自然田轉型為「直接找農夫種」的「契作代耕發展基地」,推廣理念與訓練代耕經理的工作。實踐「量產清淨食物,量產清淨土地」的使命。南澳自然田以契作代耕、換工渡假(WWOOF),經營城市庶民的「自家農場」,讓人親近土地和作物,找回人與土地的真實連結。

      作代耕 是一種讓食用者成為作物業主,農人成為契作業主的代耕農夫而成為提供專業服務,因此自然成為社群支持型農業(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一種型態。透過免費的換工假期(WWOOF)的運作,提供參訪志工容易參與方便去來的環境,並發展出南澳自然田農場、契作戶與換工志工共同參與的農耕方式。南澳自然田以 見學小旅行來接納無法換工的參訪、見學的團體,南澳自然田樂於分享理念與經驗。(摘錄自南澳自然田)



金洋社區:
   金洋社區位於南澳鄉金洋村,金洋為全鄉幅員最廣的一村,與武塔村以南澳南溪為界,整建完成的南澳古道全線位於本村境內。過去金洋村的交通極為不便,從蘇花公路到金洋村必須花費兩個小時才能抵達,且沿路為南澳南溪的河床道路,溪水暴漲便無法通行。因此,金洋社區保有高度的自然環境,被譽為世外桃源。金洋村的人口由奎諾斯社(Rekinos)、金洋社(Kinyan)兩社組成,陸續於1960 年代完成遷村。雖然行政區畫屬同為金洋村,但兩社族人居住仍稍有區隔,大致以金洋國小為界,金洋社族人以東邊的金洋路為主要居住區,奎諾斯社族人則多住在西邊的博愛路上。近年來部落青年為了推動部落生態旅遊,自主成立「艮樣原住民發展協會」,希望藉由永續的綠色產業留住青年。(摘錄自千里步道協會)


神祕湖(又稱鬼湖):
    位置於金洋村。是台灣本島最原始,最美麗又神秘的湖泊之一。1992年經林務局依《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南澳闊葉林自然保留區」是一般遊客難以親近,窺探其真面目。從金洋村至神祕湖車程約1.5小時,必須以四輪傳動車或是有低扭力高轉速為主的後輪傳動車為主。一段產業道路+一段顛簸的石頭路,一路陡坡直上海拔約1239公尺的羅東林管處神祕湖工作站。神祕湖是珍貴的湖泊生態演替觀測站、步道全長約3.6K園區內擁有豐富低海拔植物林相,湖岸的原始闊葉樹林與針葉樹林,可觀查到不少候鳥棲息,蝶類與珍稀的水生植物(東亞黑三稜)。豐富又多樣性的生態性,值得有幸的旅人去探索與拜訪。



南澳古道(莎韻之路):
   

   這是一段發生在1938年日治時期,一段師生離別情誼又感傷的故事。還記得2011年台新金控總經理林克孝先生的故事? 林克孝先生在2009年出版的著作《找路:月光.沙韻.Klesan》書裡因為「莎韻」的故事而興起了《找路》的念頭。喜愛大自然的林克孝先生因而認識南澳當地的泰雅族人,跟隨著族人踏上追尋莎韻的淒美故事。《找路》是生命過程中的奇幻旅程,而每個人都在尋夢,追尋那生命中無限可能又深深令人著迷的美夢。親愛的夥伴們,讓我們一起去旅行,找路,尋夢。
   大南澳地區真是適合小旅行的好地方。多元文化相互交織、衝撞而產生的明顯地域性格,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友善的小農、友善的人情味。可以讓旅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味那獨特又濃郁的山與海味。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四年前的今天分享有關於林克孝先生在南澳古道(莎韻之路)不幸失足過往的心情。

2015.6.28(日)我跟隨林克孝先生的腳步,走了一趟莎韻之路。

今日回憶,依舊懷念這一位愛山成痴的山友為什麼這麼喜歡南澳,聽莎韻的故事....


20118.13 一個人獨自在山裡悠遊~有時只是單純想和你對話 .

談談自已的喜怒哀愁 , 因為我知道只有你最懂我的心 .

愛山是一件無可救藥的浪漫信仰..
走上這一條山路 , 你我無怨無悔 ,

真誠摯愛. 祝福 愛山的你一路好走....

林克孝.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上帝的部落之稱的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擁有美麗的巨木群,吸引許多遊客探訪。林務局去年巡山驚見多棵巨木被盜伐,數百年累積的無價美麗景色慘遭破壞,檢警調查半年多,發現主嫌何恭財和何正義組成集團盜伐,成員多是司馬庫斯族人,今拂曉突擊部落,逮回31名共犯,但2主嫌已逃逸。森林警察隊表示,去年11月間,林務局巡山時發現,司馬庫斯巨木群有多棵巨木遭人盜伐,原本美麗的自然景觀變調,趕緊通報檢警。森林警察隊會同新竹縣警方深入 追查,發現前年參與盜伐宜蘭縣南山部落神木的司馬庫斯族人何明發,仍持續在司馬庫斯部落犯案,並進一步查出主嫌何正義(37歲)和何恭財(33歲)和何明發合作組成山老鼠集團。警方指出,司馬庫斯部落分為兩派人,一派為共產制,另一派則是反共產制。主嫌何正義和何明發都是非共產制派,他們找派內族人組成盜伐集團,由主嫌何恭財在山下接單,等有買家指定要買特定木塊或樹瘤,山上集團才出動去盜伐,運下山銷贓。警方說,司馬庫斯共產派族人為維護部落,平時有巡守隊固定巡視巨木群,主嫌何恭財擔心被檢舉,曾經扛著盜伐來的樹瘤,直接丟在共產派長老面前,嗆聲說:「我就是在幹這個事(盜伐),你們敢說出去,我就開槍!」行徑十分囂張。警方經半年多監控搜證,今天清晨由新竹地檢署陳郁仁、葉子誠等6名檢察官指揮,拂曉突擊司馬庫斯部落,逮回集團成員共31人,但主嫌何正義和何恭財都逃逸。警方同時在銷贓處查獲牛樟、扁柏、肖楠和紅檜等樹塊共3千5百多公斤,持續追捕在逃主嫌。(林師民/新竹報導)

資料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25/635683/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