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大坵生態島,走一趟住一晚,
當一日島主享受島國風光的景緻。
眺望高登島
廢墟中的大坵分校,現在是雞的窩
被遺忘的大坵分校,現在是島主的放山雞養殖場。
珍貴的中藥丸。梅花鹿的排遺,很新鮮
小萍姐號稱是馬祖的林志玲,也當地最優秀的導遊。
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對馬祖南北竿文化歷史瞭如指掌。
她們家(公公)也最後被迫撤離大坵島最後的一位島民。
前唯一住在大坵島上的梅花島主(胡大哥)在馬祖當兵時愛上了大坵,
於是5年前拋妻棄子來這裡當梅花島主,有空回台灣當一下(慰妻夫)。
馬祖大坵生態島,走一趟住一晚,
當一日島主享受島國風光的景緻。
眺望高登島
廢墟中的大坵分校,現在是雞的窩
被遺忘的大坵分校,現在是島主的放山雞養殖場。
珍貴的中藥丸。梅花鹿的排遺,很新鮮
小萍姐號稱是馬祖的林志玲,也當地最優秀的導遊。
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對馬祖南北竿文化歷史瞭如指掌。
她們家(公公)也最後被迫撤離大坵島最後的一位島民。
前唯一住在大坵島上的梅花島主(胡大哥)在馬祖當兵時愛上了大坵,
於是5年前拋妻棄子來這裡當梅花島主,有空回台灣當一下(慰妻夫)。
我在馬祖大坵生態島,看見自由快樂奔跑的台灣梅花鹿。
高登島離大陸只近在咫尺,島上的阿兵哥是少數馬祖列島還有駐軍的島。
我相信阿兵哥應該很羨慕大坵島的梅花鹿吧!
自由自在奔跑....
鄭同僚:天青海藍,又到澎湖旅遊旺季。大力推薦,這些地方,都便宜又超好吃。
https://www.facebook.com/tungliao.cheng/posts/1060019560713089?fref=nf&pnref=story
微笑台灣319鄉 坐在芹壁看日子(天下雜誌)
http://www.319.com.tw/trip/show/275
第一眼「碰」見芹壁,一下子就不知被它迷到哪裡去了
文/林保寶
攝影/陳應欽、林保寶
達人帶路,遊【菊島】 4 DAY(2016.01.31)
這個東北季風強勁的季節,妳可以在澎湖任何的沙灘裡,獨自擁抱屬於個人的秘境之地。沒有喧譁的吵嚷聲,遠離人群,忘卻煩擾與憂傷...
獨自走在沙灘上,擁抱大海的壯闊與深邃。
這個季節適合走進沙灘。散步、沉思、冥想、觀自在....
隘門沙灘,山水沙灘等,擁有無敵美景。而蒔裡沙灘與裡正角沙灘是澎湖人的私人秘境沙灘,夜晚時刻,找一處屬於自己的沙灘,仰望浩瀚的星河觀照,妳會有此身無憾的感覺。來澎湖走一趟,找屬於自己的沙灘,安靜的享受美好的時光。
這個季節適合來澎湖吹吹海風,發呆...
沙灘上的小船,正在享受安靜的沉思。等待主人,等待下一次的出航。
山水沙灘
裡正角沙灘
我在澎湖聽~海~的聲音,送給我親愛的朋友們...........
寫的真貼切,(風塵萬里客,大地一沙人)。
所有的生命 都是短暫的過客 ,相逢 自是有緣 ,珍惜每一次的相遇。
達人帶路,遊【菊島】 3 DAY(2016.01.31)
澎湖被稱為菊島,是因為每年春夏之季,澎湖島上會開滿一朵朵艷麗的(天人菊)。為島嶼添增五彩繪本的顏色,美極了。
今天在(澎湖生活博物館)的門口,讓我意外發現天人菊正盛開著,艷麗身影。館內陳列島嶼的歷史文化,自然生態,地景地貌與宿民的傳統生活,宗教信仰...等等。在這裡是了解澎湖總體的好平台媒介,初訪島嶼的朋友們一定要來走一趟( 澎湖 生活 博物館),讓妳收穫滿滿。在館內,還陳列台灣第九個 國家公園( 澎湖 南方四島)的特展,值得一看。
今天早上還有一場僚哥(鄭同僚老師)在海洋公民基金會新書【花嶼村2號 】的發表會。我參與了此盛會,很開心。
海洋,是台灣人的母親。愛她,請好好珍惜我們的海洋資源。
“中屯島”是連結馬公市與白沙鄉的島嶼,下午我們拜訪這個寧靜的社區。斑駁的灰色咾咕石牆面,顯得有些蕭瑟。
北風徐徐吹來,遙望遠方的大倉島身影,想起昨天我們在狂風暴雨中乘風破浪,踏上島嶼上的勇氣與膽識。
傍晚時分,我們再度來到昨天搶救(石蟹),所放生的案山里海邊。只見少數幾隻失去生命的石蟹。我心裡默念著,歸去吧!
回到蘊藏妳生命的家海洋,安息吧!
馬公市區,我們在夜晚前行。走進熱鬧的街道,享受片刻有溫暖的美食。
永和社大的一群同學,跨海來澎湖為僚哥新書( 花嶼村2號)發表會助陣
僚哥(鄭同僚老師)。政大教授,澎湖馬公人,曾經擔任過公視董事長。
近年來開始寫作有關於故鄉澎湖,在地的島嶼故事。是一位路見不平 拔刀相助 的俠客。
對台灣偏鄉教育所造成的沉苛舊思維,有不一樣的解讀與改變的作法。
僚哥的書,很能療癒世人的心。當然很溫暖也很溫柔。
在中屯島的中正橋上,可以遠眺大倉
澎湖縣花(天人菊)
這是 (澎湖生活博物館 )內,望安花宅聚落的模型比例
達人帶路,遊【菊島】 2 DAY
吃美食也要長知識,達人帶路遊澎湖。兒時的味道,常在舌根裡打轉,隨著年紀增長不曾忘卻。
鐘記燒餅油條、北辰市場內的中國男人餅與案山里阿婆炸粿...等是遊澎湖必吃的達人私房美食小吃。
走吧!朋友們來一趟既人文又有美食之旅的在地旅行,享受空氣中有淡淡的鹹鹹海味。
北辰市場的(鐘記燒餅),讓人一吃是會上癮的!
東北季節的時候,來一顆熱騰騰的水煎包,超好吃了,粉溫暖我的胃
第二次看到跟臉盆一樣大的高麗菜,嚇死人了。應該可以供十個人吃吧!
各式各樣的麵食食品類,很有中國味,冷熱都好吃!
馬公北辰傳統市場內有一攤中國餅。聽聞男主人為了追澎湖美(水)姑娘不遠千里來到馬公生根落地。
各式樣的麵餅類,真的粉好吃,來澎湖吃美食別忘了去逛逛喔!
下午短暫的陽光,我們一行人在僚哥老家馬公(案山里)海邊留下這一張開心的照片
這是僚哥(鄭同僚老師)小時候懷念的味道,我們有幸品嚐美食小吃,一窺當地達人的歸鄉情感的小確幸。
這一間炸粿小鐵皮屋已經傳承到第二代,阿嬤炸粿在這裡蹲了60年,練就一身熟練的功夫。
小小的鐵皮屋攤位前,擠滿案山里的小街道上。一群人滿嘴知足的眼神,吃著地方小吃味道味道。
滾燙的油鍋,熟練的手勢
案山里的美食,你流口水了?
僚哥開心與阿嬤合影,這是他小時間熟悉的場景與懷念的味道。
阿嬤特別為我炸一份素粿。這是我的生日蛋糕,很開心很溫馨很確辛。
僚哥(鄭同僚老師)小時候懷念的海苔醬。昨晚在蒔裡民宿,僚哥親自教學DIY自製的新鮮海苔醬。
配土司、饅頭或配粥是絕佳的人間美味。配方有(新鮮海菜,香菇,麥芽糖,醬油,少許的油與鹽)。
用小火慢慢的攪拌(熬)至濃郁又甜蜜的味道出來,就成功了。
達人帶路,遊【菊島】 2 DAY
澎湖最溫暖的男人(僚哥)~
今天一早,前往澎湖馬公最負盛名的漁市市場與北辰傳統市場。
傳統市場,是觀察當地住民生活最好的場所之一。
各式各樣新鮮的漁貨,龍膽石斑、海鱧、白帶魚、三點蟹、蝦...等應有盡有。只見魚販菜販大聲叫賣,人們冒雨穿梭其中。
僚哥(鄭同僚老師)帶領著我們,熟門熟路探訪攤販所賣的各種魚貨。
此刻,雨中剎那間流淚了。僚哥以不可思議的口聞加上忿怒斥責眼神告訴我,他花了新台幣900元從一家攤販手上搶下已經抱蛋快要產卵的(石蟹)。救人喔!不,應該說救螃蟹寶寶。
我們火速飛奔去超商買了幾把美工刀,趕往離海邊最近又安全的潮間帶(案山里),為既將產卵的母蟹放生。
這一幕是感人的一刻,一群人從螃蟹饕客的手中搶下成千上萬隻的螃蟹寶寶。我們在狂風暴雨中,剪去螃蟹大螯的塑膠帶。
被緊箍咒緊緊鎖住的命運,在這一刻得到完全肆放。我眉頭深鎖,為何如此...豐富的海洋資源,造就深遠的海洋文化。
海洋國家的台灣是島嶼的子民,維護海洋資源當刻不容緩。僚哥是海洋公民基金會的董事,更是這座島嶼的子民,你那溫暖的背影深深讓人感動。
讓我們一起守護美麗的島嶼台灣。
達人帶路,遊【菊島】 2 DAY
被遺忘的大倉島又稱澎湖內海之珠,三面被馬公、白沙與西嶼島所包圍。距離馬公市約3公里,航程約15分鐘。
島上約二十戶左右,常住人口約70-80人。小而美的島嶼,常被世人所遺忘。
在這個東北季風強勁的季節,僚哥(鄭同僚老師)帶領著我們,踏上這座他在書中【案山里100】提起老父親當年在東北季風刮起的時候,親手搖櫨至大倉島抓魚的場景。
乘風破浪,一路挺進。
大雨滂沱大雨,一行人(游)走在島上。老漁夫阿公姓陳,今年86歲依舊生活在島嶼上,身體硬朗結實,風浪若許可每天還是會出海補魚。
老漁夫一雙長滿厚重的皮繭,看的出來那歲月的風霜在手,在臉上都留下深烙的印記。合福商店的(呂葉菜豆)阿嬤是一位慈善的長輩,為我們一行人煮一鍋熱騰騰的麵線,溫暖饑腸膔膔的腸胃。
大倉島是僚哥繼(花嶼村2號),是下一本踏查口訪的書。今天這一趟是登島預習。大倉島在島上有一座已經停工多時的人工基座。
澎湖縣前縣長美其名為地方發展觀光,大興土木在島嶼上蓋一座需要花7-8億的媽祖神像地標,真讓人想不透也怒不可言。
島嶼的美麗在於擁有天然資源與人文價值。加諸不必要的人工設施,皆非島民之福址。
美麗的島嶼,我今天已經親吻過妳的土,嚐過妳的海。風吹過,雨淋過,我終於踏上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島】。
妳輕吻我的臉頰,我把第一次獻給了妳。
謝謝妳愛我,在我人生邁入知天命的時刻,還記得我。謝謝妳送給我甜蜜的溫暖,我那可愛的羊妹妹。
謝謝僚哥與永和社大的同學,我們一起踏上島嶼一堣(大倉島)。
在狂風暴雨中,我們勇敢挺進,被遺忘的島嶼(大倉島)
旅行是為了看海,也為了找自己。海,洗滌我的塵勞憂傷.....暫時忘卻煩惱
在狂風暴雨中,謝謝妳笑的如此開心。我為妳留下美好的印記。
我無懼怕,乘風破浪挺進島嶼的彼岸...
僚哥(鄭同僚老師)薑,果然是老的辣,一上船脫掉學者的外表,看見船長就展現出對人敏感的觸動,口訪動筆。
謝謝僚哥與永和社大同學,這一年我們一起登島踏查島嶼的美麗與哀愁。
我將在狂風暴雨中,前往澎湖內海之珠(大倉島)探訪。在這個季節,在這個時間點,這是一趟奇幻的旅程...
達人帶路,遊【菊島】1DAY(2016.01.29)
今年第三度造訪澎湖,這次由在地達人僚哥(鄭同僚老師)領路,探訪天人菊的故鄉【澎湖】。
2016年初春,東北季風還強勁的季節來到澎湖。除了在地人外,這個時候是不會有比基尼辣妹在海邊吹海風。
我們卻偏偏愛上這裡的沙灘,獨自享受美麗無敵超級海景。
【蒔裡50-2號】是雙澤大哥在馬公所經營的民宿,乾淨整潔。
二樓可遠眺蒔裡沙灘,桶盤、虎井、望安、七美等南方諸島盡收眼底。
蒔裡聚落,位於澎湖馬公市西南方。一處由貝殼沙所堆積而成的秘境沙灘,咸為觀光客所知。
蒔裡又稱(時內)地方相傳,西北方有一座山丘類似古代官員的烏紗帽,有稱紗帽山。而蒔裡聚落剛好位於紗帽山所延伸出來的冠耳,台語叫做【匙】音讀【時】,這真是有趣又有故事的聚落。
東北季風強勁的澎湖,今天有淡淡的恬靜。海與天呈現不同的色調,沙灘像少女般羞澀的臉頰,紅中帶綠。說不出有一種淡然的優美與情懷,迷人極了。
劉克襄攝影
從馬公搭船到七美,少說要一小時,感覺跟台北飛到馬公的距離一樣。七美不只是最偏南的島嶼,在區域地理上,面積跟小琉球接近的它,好像也應該獨立於澎湖之外。
在七美碼頭迎接我的有兩位,都是想要完成不可能夢想,已經實踐七八年的人。一位是在地藝術家許參陸,另一位是七美國中校長吳憶如。
從外面觀看,七美的確是一座荒涼沒落的遙遠小島。以教育人口為例,二十年前約有兩百位孩子進入七美國中。此一島上唯一的最高學府,十年前僅剩一百多人。現在則勉強過半百,人口外流嚴重自不用說。
七美人主要食物─臭肉。劉克襄攝影。
學生若要就讀高中,還得負笈馬公。大學更須遠赴臺灣,汲汲於異地。一個人從小若不從事捕魚,等於從青少年以後,都得在外頭打拼。目前的狀態下,以及未來,多數七美人更不易認同家鄉了。
許參陸是位奇人,年輕時遠赴台北謀生,謀得電影公司美工和室內設計工作,後來輾轉到高雄,繼續參與電影相關工作。八年前,決心返回七美鑽研藝術創作。他在住家自搭一間廠房,當做藝術工作坊。還獨具創意地把大型電影看板當做材料,一塊塊拼貼而出,壯觀地鋪成天花板。此坊還開闢了幾間住宿空間,歡迎喜愛藝術的朋友到訪、旅居和交流。
怎知回來沒多久,遇到吳憶如校長。校長是澎湖媳婦,在七美待了十七年,從級任老師到校長,教職生涯都在此。吳校長拜託參陸幫忙,每個月到學校幫忙教導喜歡繪畫的學生。參陸被校長的誠意感動,潛心當藝術家的夢想尚未充分實踐,倒是先成為社區藝文的開拓者。原本一星期一回,後來還倒貼了許多時間和金錢,包括資助孩子們繪畫的工具和器材。
吳校長和參陸。劉克襄攝影。
同學們在參陸老師的教導下,開始有了轉變,從家鄉的風物開始認識。鄉下孩子單純,對周遭事物觀察特別質樸而敏銳。他們依著所見所聞開始繪畫,摸索藝術的奧妙。愛上畫圖的孩子,沒事閒暇時,經常會取出紙筆當場素描。
七美的家長最初都抱持觀望和反對。但看到孩子彩繪石頭,利用石頭的特性繪製魚頭,在港口販售予遊客,轉而才首肯。讓孩子學習這堂,他們心目中沒有用的課。雖說繪圖不是正課,不少孩子還是靠著繪畫的才華,在繁星計劃中,爭取到更好的讀書機會。
物質缺乏,交通不便都可忍受,但教育資源貧瘠絕對要改變。吳校長深知外面世界競爭的激烈。離島的孩子們難以跟城市孩子相比,縱使是隨便一處偏鄉,都比小島擁有更多來自各地的經費和人力的挹注。他們唯有緊緊掌握現有的資源,善於運用地方人士的專長。有了參陸的幫忙,校長更具信心,準備在七美國中注入更多鄉土風物的情感。在一代接一代的美學教育裡,走出一個具有離島色彩的藝術學校。
學生彩繪的魚頭。劉克襄攝影。
為了讓藝術深耕,打開生活的更多視野,吳校長還懷抱一個大萝。著名的紙風車表演劇團走遍全台,但尚未到過澎湖群島。她希冀此一劇團能夠前來,讓孩子見識世界的高度。儘管紙風車樂意前往,如何運送器材登島卻是困難重重。那好比要運送一隻活生生的大象到離島般。光是運送的船隻如何靠岸,接送經費的龐然,都是小小七美難以承受的負擔。所幸,她透過各種募款和贊助,再逐一排除登陸的困難。當這個劇團來到島上展演,消息傳出後亦轟動了北方的澎湖。
在他們兩人眼中,七美在精神上,早該和澎湖脫勾。它是一座獨立的島嶼,截然不同於其北邊澎湖各島,連最近的望安都不一樣。
公路上參陸和學生一起完成的壁畫。劉克襄攝影。
高聳的玄武岩環繞,石器時代的打石文化。還有海溝潮流的深沈變化,生活裡不同的主食魚類,加上僅有一座雙心石滬。七美展現了一個非常不澎湖的離島內涵。在孩子畫筆下的家園,它也跟其它離島的風貌截然不同,一看即知是七美才有的特色。
但這樣的七美,多數人並不知曉,忘了它的單獨。單獨的完整存在。
閩江口外的馬祖,有我難忘的旅行回憶。有淚有笑有溫暖的風。風吹過臉龐有鹹鹹的海味。
夜晚,躺在東莒燈塔下的水泥地上看著昨夜星辰。放空....在此時此刻....
海岸線長達320公里的澎湖縣,長期最頭痛的問題,就是有清不完的海漂垃圾,過去四年所清理垃圾的海岸線長度,已經繞了整個澎湖群島十多圈,不過今天中央補助沒了,也讓財政吃緊的地方政府,只好減少清運。但是海漂垃圾的問題,還是無法解決。
各式各樣的海漂垃圾攻占美麗沙灘,有廢棄漁網,還有印有簡體字的長型塑膠浮球,甚至潤滑液鐵罐,不只是湖西鄉的南寮海域,就連位於國家公園的東吉嶼也淪陷,燈塔下方還曾出動人力垂吊,清出445公斤垃圾。
==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 強國瑞==
東吉 西吉 還有東嶼坪 西嶼坪
都有海漂垃圾都在岸邊
所以說因為它都有懸崖峭壁
所以說清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澎湖縣環保局指出,海漂垃圾是長期頭痛的問題,過去四年間,總計清理的海岸累積到3926公里,都已經可以繞澎湖群島十圈以上,但垃圾清了又來,除了可能從中國大陸飄來,漁船亂丟的嫌疑更大。
==澎湖縣環保局長 胡流宗==
不管是我們本國的漁船
大陸籍的漁船 雖然不斷宣導
但他都往海裡面丟
大陸沿海地區
因為它潮流的關係
它一次拱上來
就是整個到澎湖的周圍來
清垃圾麻煩,後續清運更頭疼,當地垃圾掩埋場早已不敷使用,要海運到高雄市焚化廠處理、成本極高,環保局坦言,要解決問題恐怕要興建焚化爐。
==澎湖縣環保局長 胡流宗==
運到高雄的話
總是沒有辦法自己掌控
如果我們自己有焚化爐的話
那當然我們在做處理垃圾方面
就比較好處理
澎湖焚化爐規劃蓋在湖西鄉,目前仍在前期規劃作業,如果順利完工,最快也要四五年後,不過眼前海漂垃圾源源不絕,但環保署中止補助,地方環保局坦言,現在只好縮減清運天數,能清多少算多少。
記者 林靜梅 陳立峰 澎湖報導
資料來源:http://news.pts.org.tw/article/300247?NEENO=300247
遇見澎湖南方四島,我在島嶼上的一天(東嶼坪+西嶼坪+鐵砧+頭巾)系列五
遇見澎湖南方四島,我在島嶼上的一天(東嶼坪+西嶼坪)系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