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口外的馬祖,有我難忘的旅行回憶。有淚有笑有溫暖的風。風吹過臉龐有鹹鹹的海味。

夜晚,躺在東莒燈塔下的水泥地上看著昨夜星辰。放空....在此時此刻....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有關於千里步道協會,如何串連起台灣環(緩)島的真實影像紀錄。

10/6公共電視(紀錄觀點)節目,將為妳呈現最真實的紀錄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世間因為有了愛情而美麗。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溪小旅行,尋找百年土地公廟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82歲第一次導覽解說的謝阿公。超級厲害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山的人一定要看勞勃瑞福所主演「別跟山過不去」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走進森林裡,是因為自然能撫慰我的塵勞憂傷..........

我喜歡原住民歌手巴奈曾說過的一段話:「我喜歡寫歌,唱歌,是因為我的生命經驗中有很多不愉快,不舒服的事。

唱歌能帶給我快樂,忘記了煩腦...」。三年前我為自己在司馬庫斯部落的感動,剪了一段影片分享給我的好朋友們,希望您們能喜歡。

聽聽原住民歌手芮斯所唱的歌聲,一切盡在不言中....

 

來自最最遙遠的地方---新竹縣尖石鄉Ta-yal泰雅族部落-(司馬庫斯)...一段屬於S-ma-ngus神奇的故事..
頭目:倚岕 . 蘇隆 帶領族人 在充滿檜木原始森林的靈地創造屬於社會主義下的烏托邦 . 共同經營共同生活 . 如今長者已逝 , 願上帝依舊眷顧這塊美麗的部落 ......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里步道協會在雙溪的小旅行,我踏上金字碑古道,尋找馬偕牧師傳教的足跡。

淡蘭古道是在清嘉嘉二年,由宜蘭知府楊廷理,依平埔族人來往宜蘭與淡水之間的路基修築而成的。

金字碑古道與草嶺古道是串聯宜蘭與淡水兩地,也北台灣非常重要的古道,嘉慶十六年正式列為「官道」。

同治六年(1867年)當時的台灣總兵劉明燈行經此道,大筆一揮在淡蘭古道上留下赫赫有名的「金字碑」「雄鎮蠻煙碑」與「虎字碑」等。

而馬偕牡師從1871~1901來北台灣傳教整整快30個年頭,踏遍了台北宜蘭兩地。走過淡蘭古道無數次,其間共創立60間教會。

在傳教與行醫的過程中,總共拔了21000顆牙齒。讓我對這一位外國傳教士不得不肅然起敬。今日走在金字碑古道上,感受特別深刻。

雙溪~隱身在(102號)侯牡公路上,曾經是淡蘭古道上非常重要的中繼站。如今,物換星移,牡丹溪與平林溪匯流處的水岸渡船碼頭,喧鬧聲已經不在了。

只剩下三忠廟依然是雙溪人的精神信仰中心。

今天這一趟在地小旅行活動非常順利,收獲滿滿。謝謝千里步道協會,謝謝在地人的熱情招待,茶花莊莊主,月貴姐精彩的導覽解說與林三元大哥的分享。

回程路上,走在106公路上,微風徐徐吹來,我笑了.....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值得所有朋友們進電影院看的一部小品電影,「太陽的孩子」是鄭有傑導演真實記錄著有關於原鄉部落的蛻變,有愛,有情,有淚水。

認識我們這片土地所發生過的事,是過去也是現在式,讓我們一起看見未來的美好。走吧!準備進電影院,看愛與希望....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人,沒有同類」引喻孤獨。我在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刺客聶隱娘」裡,看見自己。

我喜歡電影裡的氛圍深沉而內斂,沒有浮跨的打鬥場面,飛天遁地。俠女如鴻雁般的身手俐落乾淨,高處凝視,等待,觀察。

唯美的大自然場景,如夢如幻似。讓我仿若是劇中的角色聶隱娘,面對自己內心最深層的聲音,孤寂,等待,掙扎,解脫,放下,自由...。

「青鸞舞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青鸞,尋找屬於另一個自己的青鸞。

 

1.jpg

2.jpg

3.jpg

我是穿越時空的現代古早人,很不適應這裡的環境,只能看看侯孝賢導演的武俠片。

侯孝賢導演的俠武電影新風格,刺客聶隱娘。值得推薦,細細品味。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喜歡大自然野趣的人,登山健行者一定要學會的技巧。

大前提:爬山不是逛街,首先膝蓋要微彎;其次,不是腳尖著地,盡量腳掌著地下山,盡量腳根著地。 
重心移轉是重點 下山時腳往前踏時重心不要太快往前確定踏穩在往前

不會鐵腿的方法(登山、健行走路技巧)
大量運用身體的骨架來支撐身體重量,而不是用容易疲勞的小肌肉來支撐重量,而這正是下列許多走路技巧的共通原則。

一、休息步:
這大概是效果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學的一個技巧了。技巧在於,在跨出下一步之前,記得把現在支撐重量的那隻腳打直,腳打直的目的在於將身體的重量交給整隻腳的腿骨,讓你的大、小腿(尤其是小腿! )肌肉休息十分之ㄧ秒,就算只有百分之ㄧ秒的休息,乍看微不足道,卻是使肌肉能夠長久持續的寶貴休息時間。
記得:在踏出每一步之前,請確定你已經把腳打直。

二、調整呼吸(節奏)
呼吸也是走路技巧?是的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環。當你走的輕鬆、愉快時,這是一個無用的技巧,但是當坡度變陡,開始覺得喘不過氣的時候,這個技巧卻肯定會幫你找回節奏,讓你走的輕鬆一些。呼吸時通常是兩步一呼吸,也就是一步一呼,一步一吸,如果這樣還是喘不過氣,可以試著一步一呼吸,甚至是一步二呼吸。這個方法的重點在於讓呼吸的節奏配合上腳步的節奏,一但找出自己的節奏,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舒服,也越輕鬆

千萬別跟者前面走每個人的節奏不一樣亂了自己的結奏


三、全腳掌著地:
相較於用腳尖,或者用半腳掌著地,全腳掌著地不但有更高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前者使用小腿肌肉支撐重量,全腳掌的行進使用更多的大肌肉來支撐重量,較不易疲勞,能從事較長時間的運動而不需要休息。這也是為什麼登山鞋的腳底必須選用較堅硬的材質,不僅利於全腳掌的行進,也減少腳踝所承受的衝擊。
腳尖著地容易小腿酸痛,全腳著地是最適合登山鞋的走法
也有網友教學腳跟先著地 

四、鴨子步:(必學實用)
這是雪地步法的第一課,將腳掌微張,隨著坡度增加,腳掌張開的幅度也增加,這樣的走路方式想像起來似乎頗滑稽,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十分簡單,卻有著神奇效果的方法,不但在上坡時能縮短腳打直的時間,且能令膝蓋所承受壓力減輕,尤其是下坡時,一定更能切身感受到膝蓋的受力明顯的減少,因為壓力已經被腳骨和腿部肌肉吸收掉大半了。如果你在下山時,覺得膝蓋隱隱作痛,這會是一個相當受用的技巧,膝蓋會痛的人尤能真切感受它的重要。
側步走也就是外八步就是學鴨子走路也就是台語的三角六間流氓走路就對了 

五、小步走:
這也算是技巧嗎?是的,而且這常常是登山時會不會累垮的關鍵因素,也常常是生手與老手的區別所在,除非不得已,你是不會看到登山老手把腳抬高於膝蓋,或是跨大步走上坡路。腳若是抬高或是跨遠,會把大部分的力量加在大腿肌肉上,並延長肌肉處於運動狀態的時間,這是很累人的,而這個技巧的用意再於縮短肌肉在每一步的運動時間,使肌肉的休息更頻繁、更充裕。

六、善用登山杖
接下來的四個技巧,並不能算是走路技巧,但肯定能讓你走的更輕鬆。登山杖的使用,目的在於將腳的運動量由手及上半身來分攤,以減輕下半身肌肉的負擔,讓你的步伐更接近不背東西的走路姿勢,也會比不用登山杖時走的輕鬆一些。行進於下坡路段時,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登山杖對於下波衝擊力的吸收效果,以及對膝蓋的保護作用。
有些健行者覺得登山杖用來不順手而放棄,其實,只要經過練習,慢慢就會上手,一但能體會手腳並用所帶來的舒適之後,許多人都從此離不開登山杖。

七、背輕一點:
當你行進時,是背負15公斤 時走的輕鬆,還是背負 20公斤時走的輕鬆,答案應當是很明顯的。或許會有人認為背重的重視一件很英雄的事,或是背得輕有些丟臉,這是觀念問題,背得輕並不代表背不了重,而是把節省下來的體力來應付突發狀況。Light is right輕量化在歐美已是一個廣為登山者所接受的觀念。重要的事,背 十五公斤 的健行者並不會比背二十公斤的健行者少帶了什麼東西,而是他的裝備每一樣都比較輕,所節省下來的重量就會反映在總重量上,也會反映在行進的速度、消耗的卡路里(熱量)與緊急應變的能力上。

八、暖身操:
這是常被山友們忽略的一環,也有人認為不需要做暖身操,我的建議是,這是個非常必要的動作,因為肌肉經過了一夜的休息,而出發前的暖身操正好能喚回肌肉的記憶,肌肉才知道要開始一天的工作,也才能做最有效率的使用,如此不僅走起路來比較輕鬆,肌肉也較不易受傷。
建議大家剛開始走的時後要放慢,漸漸加速,走完以後可以按摩一下大腿與小腿的肌肉

九、慢就是快,快就是慢:
這個技巧最難學會,即使是登山高手也常會忽略這個原則。在步道上一開始走的很快的人,通常在一小段路之後就會明顯的變慢,而登山老手在一開始則會慢慢走,與車子暖車的道理一樣,在慢慢加快速度並找到最舒適的行進節奏之後,維持這個舒服的速度就能走的久,走的舒服也最節省體力。這個舒服的速度就是流汗最少的行進速度。

十、喝水方法:
正確的作法是休息時少量適度補充水分,而且在嘴裡多含些時間,不要一口嚥下去(就像喝一口水含在嘴裡,然後分三、四口或五、六口慢慢吞下去),運動完畢才可以大量補充水份。

 

原文出處:http://www.miasan.com/database/topic01.html#a08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參加千里步道活動的朋友們,準備報名了...要快..

http://www.tmitrail.org.tw/website/?p=12516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有溫度的紀錄片,紀錄著南方澳漁港從18世紀的馬偕醫生的足跡,日治時期現代化建港,到國府時代的十大建設....

從南方澳過去的漁民生活型態到漁業資源,海洋文化的關係....完整呈現南方澳這90年來的軌跡記錄。

謝謝永和社區大學動態影像記錄的朱增有老師與團隊們,讓身為蘇澳人的我再度湧現生命裡片刻的記憶。南方澳....美麗的月牙灣.....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史就是歷史....生活在台灣,這是不容忽視的歷史。

李提二戰台日史觀 陳芳明:支持並表最高敬意

 

李登輝在日本的雜誌「VOICE」發表文章,指出在戰爭期間台灣與日本是站在同一國,結果引來國民黨上下的集體圍剿。甚至馬英九以貴為總統之尊,口出不遜,批評李登輝「出賣台灣,作賤自己」?甚至連中常委也嗆李「連狗都不如」?眼看這些脫序言語恣橫,讓台灣文學巨擘、政大陳芳明教授忍不住跳出來力挺李登輝。「為什麼馬英九會那樣氣急敗壞指控,……也更加證明,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站在同一立場。」「(國、共)兩黨的共同敵人,原來是台灣人民。」陳芳明說。

至於李登輝談到當時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國,陳芳明則特別強調,他個人身為台灣歷史、台灣文學的研究者,「當然支持李登輝的歷史觀,而且對於他的誠實與勇氣,也不能不表示最高敬意。」

事實上,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謀今天下午在接受民報專訪時也針對相同問題表示,李登輝看得很遠,那些批評他抗戰談話的人,不僅沒有倫理,眼界見識也不夠。

以下則為陳芳明教授在其臉書上的po文留言:

[誰在出賣台灣]

李登輝在日本的雜誌「VOICE」發表文章,指出在戰爭期間台灣與日本是站在同一國,結果引來國民黨上下的集體圍剿。這次所引起的爭論,不僅牽涉到史觀的問題,也牽動了兩岸的敏感神經。這是反課綱學運以來的一次總爆發,也是明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夕的一次暖身賽。在台灣畸形的政治結構下,我們必須承認,史觀問題其實就是政權的問題。李登輝所提出的觀點,無疑是一個歷史事實,卻普遍遭到泛藍陣營的強烈反彈。這個事實,更加可以說明為什麼會有反課綱運動,為什麼會有反服貿運動?為什麼馬英九會那樣氣急敗壞指控,詆毀李登輝是「出賣台灣,作賤自己」?也更加證明,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始終是站在同一立場。

由於共產黨與國民黨大張旗鼓紀念抗戰七十週年,表面上是回顧歷史,骨子裡卻是進行第三次國共合作。明眼人都知道,共產黨從來都是攘奪抗日戰爭的果實,完全否定國民黨。如今,為了進行「兩岸一家親」的統戰,終於攜手合作紀念抗戰七十週年的活動。然而,國共兩黨的歷史,完全不能用來解釋台灣的歷史脈絡。因為台灣人在戰爭期間,正好站在中國的對立面。誠如李登輝所說,當時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國。這樣的歷史經驗,絕對不可能與國共雷同。李登輝要說的是,國共兩黨的史觀,不能強制台灣人接受。對於1949年來台的外省族群,或許可以成立。但是,對第二代年輕人,已經沒有中國經驗,這樣的史觀更是偏離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李登輝說出台灣人的心聲,竟然被馬英九扭曲成「出賣台灣,作賤自己」。究竟誰在出賣台灣?誰在作賤自己?現在已經有客觀的事實充分證明了。民調只剩九趴的總統,老早就已背叛了台灣人民。他所堅持的「九二共識」,徹徹底底站在北京的立場,開門讓中資佔領台灣,導致現在股市的慘跌。這不是賣台是什麼?誠如李登輝指出,九二共識完全是捏造出來,為的是欺騙台灣人民。現在國民黨紀念抗戰歷史,又與共產黨緊緊站在一起,等於是展開第三次國共合作。兩黨的共同敵人,原來是台灣人民。在任何民主國家,所有的歷史教育,都是以人民與土地為主體。只有獨裁政權,史觀必須依照統治者的主觀意願。今天發生的反課綱運動,正好顯示台灣年輕一代的不滿,他們再也不能接受國民黨的史觀。

李登輝的文字,終於造成了泛藍陣營的反彈。這樣的事實,正好劃清了台灣經驗與中國經驗的界線。我們對日本殖民台灣的歷史,一直都是採取批判的態度。但不能因為批判,就把自己放在中國史觀裡。李登輝絕對不是「老番顛」,他以高齡的智慧,點出台灣現存的歷史教育之荒謬。身為台灣歷史、台灣文學的研究者,我當然支持李登輝的歷史觀,而且對於他的誠實與勇氣,也不能不表示最高敬意。在中國威脅越來越危險的今天,我們必須再一次清理自己所受的歷史教育,也必須重新整理自己的歷史經驗。即將到來的總統選舉,也必將是一場史觀的對決。誰站在台灣立場,誰站在北京立場,都將成為總統選舉的決戰點。我們又來到一個關鍵時期,歷史回顧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文章標籤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