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澎湖南方四島的美麗與哀愁,我在島嶼上的一天(東吉嶼)
文/許明正 2015.6.18
澎湖南方四島是台灣第九座國家公園於2014年6月公告,也是第二座海洋國家公園(第一座是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於2007年1月成立),隸屬海洋國家公園管轄。澎湖南方四島,其範圍位於澎湖南方海域望安嶼及七美嶼以東,北緯23”17’~14’;東經119”30’~40’。包含(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及周邊之島礁頭巾、鐵砧、鋤頭嶼、豬母礁、二塭、香爐…等附近島礁。
澎湖南方四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地質地景地貌)、人文歷史、傳統聚落建築(仿巴洛克式)及令人讚嘆的菜宅梯田景觀之外、還有珍貴的海洋文化與多樣性的珊瑚礁生態系。
澎湖南方四島的美麗,使我心嚮往之。2015.6/13~15終於讓我實現願望,登上國境之島,一窺島嶼的美麗與湛藍的海。此趟澎湖南方四島之行,要特別感謝僚哥(鄭同僚老師)在永和社區大學開啟這門課程(島嶼寫作與踏查)。旅行的精采與豐富度是來自於行程中的(娛樂性+知識性)。這一趟澎湖南方四島之行,從行程的安排、規劃到同學參與其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此趟最大的任務之一島嶼的踏查(口訪島民)。這是一種全新的旅行方程式,不僅在地體驗島民的生活,同時透過田野調查(口訪)更深入島嶼的歷史,島民的生活。
走在村落裡,傳統的聚落建築(仿巴洛克式)顯示東吉嶼的島民在漁業繁盛的年代,家家戶戶滿載漁獲,經濟生活優渥,在島上蓋起一棟棟三合院式的建築。時代的丕變,從廢棄的聚落來看,讓人很難想像島上最繁榮興盛的時期有二、三千人在這裡生活。如今,島民+相關政府機構人員,在島上的住民只剩30人左右,此情此景,令人不勝唏噓。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的設立,對四島的住民而言是利是弊?是和諧共生還是相互對立?在我們這次的島嶼踏查中,似乎嗅到一股不尋常的火藥味。身處在台灣的國民們,我們很難想像澎湖南方四島的島民常常面臨沒水、缺電(發電機常常故障,維修期間快則2周,慢則1個月或是更久)交通不便、醫療體系不佳、環境汙染、垃圾沒有適當分類(可回收、可掩埋、可燃燒等)、偏鄉教育等問題(這三天的旅行、踏查沒有見到任何一位學齡的孩童)
國家公園的成立有其三大目標,保育、研究與育樂休閒。前兩項是國家公園成立最主要的目的(保育與研究),多樣性的海洋文化及島嶼豐富的人文歷史是台灣與人類共同的資產。國家公園提供休閒育樂性,透過導覽解說讓國民能更貼近大自然的美。可惜,當休閒育樂等經濟活動行為,在國家公園內超過環境乘載量時,利益衝突、開發與保育、人際關係的猜忌、島民的生活….林林總總等問題,一一浮現,這是環境保護與經濟行為的過程,必須努力克服與解決。
天很藍,海很藍,島嶼上綠草如茵,我心在徜徉。澎湖南方四島,真的美極了。
我站在島嶼上,我遇見澎湖南方四島的美麗與哀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