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龜、寶來看見生命的重生,看見人們如何從困境中求生存,
她們不放棄、不埋怨、不孤單,勇敢努力往前走 ~分享給大家
資料來源
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212?from=clubfbshare&fbclid=IwAR1U3GJ2qXyb03cYycreq9PlLWla9tZO0fWnyaq6JvorUyoCB4dAYI4m1us
歲月悠悠,莫拉克風災已屆滿十年。重創之後的日子不好過,為了找點事做,山村裡的人們讓手藝治療心靈,同時也開了一條在地文創產業之路。他們重新學習與土地相處之道,友善種木瓜、植愛玉、焙山茶,十八羅漢山守護著洋燕、蝙蝠,也將守護著以謙卑之心復育家鄉的六龜人。
(六龜寶來。插畫:蔡豫寧)
檨仔腳生活 大家一起好
莫拉克風災後,位於六龜最北端的寶來是重災區,當時緊急成立跨社區、跨鄰里的重建協會,協助災後重建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同時也陸續推動社區關懷、弱勢照顧、人才培育、環境教育等工作。2015年由於政府的重建期屆滿,協會也認為不要再綁著重建議題,應讓生活回歸日常,因而更名為「寶來人文協會」,以「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為基地,嘗試發展出與大地和平共存的生活方式。
(莫拉克風災後,居民致力於發展與大地和平共處的生活方式,而有了「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的誕生。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風災是危機也是轉機,更是人們重新認識與環境、土地關係的契機
「其實最初的構想很單純,就是災後大家需要相互陪伴。」寶來人文協會執行長李婉玲表示,雖然莫拉克風災後,當時有精神科的醫師來到寶來,關心當地人的災後創傷,但是卻沒有一個人覺得自己受傷了、需要看醫生,問題出在「信任」。
「我們以前就是從事社區工作,比較雞婆一點,發現大家其實需要陪伴,就找了個基地,把大家都找來,找點事情來做,這樣日子比較好過。」正好,當中有人是陶藝老師,也有人會用植物染布,大家集體做起藝術治療。
然而,陪伴過後,日子總是要回歸到日常生活,該如何利用原有的資源去面對未來?因此,決定將「營造」的概念帶入。
(原本做為藝術治療的陶藝活動加入美學的概念,發展出檨仔腳的特色。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在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中,所見的灶、黏土椅、麵包窯、編竹夾泥牆等空間景觀,都是取自天然材料與自然工法,如黏土、溪石、漂流木等,學習使用先人的智慧和大自然資源,去改變對環境和土地的認識、與之和平相處,這是環境教育的營造。
原為陪伴性質的陶藝和植物染,現在加入了美學的概念,以大地色釉、大地色染發展出屬於檨仔腳的特有品牌,進而延伸出手搓陶珠、拓印槌染花葉等見學體驗課程,這是美學素養的營造。
(天然的植物染(上)和拓印槌染花葉(下),都是檨仔腳十分受到歡迎的活動。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每逢過節,李婉玲就把當地老人和小孩找來,用灶蒸粿煮食,也會進行文化說菜,藉由節慶食物將族群年齡兩端的人串聯起來,老人的智慧無形中傳遞到小孩身上,這是文化傳承的營造。
(過年過節,找來大人小孩一起灶蒸粿煮食,不只連結各個年齡層,還有文化傳承的用處。照片來源:高雄市寶來人文協會)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裡有一座土窯,用來烤香噴噴的麵包,外型特殊,有人說它是大怪物,有人覺得像燈籠魚,「窯塑形時沒有設限,看待它也不需設限,就像我們在進行社區工作時,也告訴自己不要對自我設限,我不知道這些理念撒出去,在什麼人的心裡會有變化,這個變化在什麼時候又會集結成一股力量,我沒有任何的設限,一切順其自然安排。」未來,寶來人文協會和林務局該如何合作、落實六龜里山的概念,也是需要時間慢慢醞釀、慢慢扎根,或許這股緩而堅定、定而溫柔的力量,就是這塊土地給予人們最好的後盾。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的土窯,外型特別之外,還寄託了「不自限、勇敢去做」的理念。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原生自在的台灣山茶
六龜的台灣山茶為當地頗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六龜全區以新發里的茶業最為興盛,當地的新發國小還將台灣山茶納入學校的課程中,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分別設計不同的茶文化課程,因此學校裡的每位學生,不但都是泡茶高手,還懂品茶、說茶。於此同時,有不少青年也決定返鄉接手經營茶園。
(新發國小的茶道課,讓臺灣茶不再只是年長者的興趣。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發現.山茶」的李勇德、何佳薇夫婦就是之一。出身茶農家族的何佳薇說,台灣山茶歷史悠久,從前農民多是自摘、自製,作為日常解渴的飲料,後來卻異軍突起,漸被更多人看到。過去她很早就離開六龜到北部工作,和先生兩人對茶都不熟悉,因此接下新事業之初充滿挑戰。他們的茶園採取無毒的野放管理,不用藥、不施肥,自己製茶、自己銷售,還在家中布置預約制的茶席。如今,他們的堅持和努力也被看到,更獲選2019高雄十大伴手禮。
(上圖:「發現.山茶」對茶葉品質的堅持,也讓他們的茶葉受到肯定,入選高雄十大伴手禮之一。下圖:山茶種。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同樣由青年返鄉接手的「欣園製茶」,第三代徐盛暘繼承自阿公時代的種茶、製茶技術,對於茶園管理採自然農法,讓山茶與森林樹木在山區邊坡混生,此外他也積極進修,思考如何發揮山茶的最大效益,並針對山茶進行多角化的經營,像是開發體驗遊程、與當地烘焙業者合作推出禮盒等,未來他還計劃打造一處可供品茶體驗的門市,繼續傳遞台灣山茶的好。
(上圖:欣園製茶第三代徐盛暘繼承多年的製茶經驗,也將茶園多方經營,傳遞臺灣茶的美好。下圖:挑選茶葉費心費時,但要有好的茶葉,這一挑一揀都不可少。照片來源:林科呈攝)
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
高雄市六龜區寶來里檨仔腳32-8號
07-6883651
Facebook:檨仔腳文化共享空間
發現.山茶
高雄市六龜區新發里和平路271號
0989-558187
Facebook:發現•山茶FAXIAN SHAN CHA
欣園製茶
高雄市六龜區新發里和平路43號
0927-387170
Facebook:欣園製茶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