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溪上的「流水席」饗宴 — 吉拉米代部落

今天吉拉米代天氣晴,ㄧ早阿龍開著「高鐵車」沿臺23線東富公路韃韃聲奔馳。公路沿鱉溪蜿蜒曲折,海岸山脈聳立於溪谷兩旁,ㄧ個轉彎處,我們進入中溝溪流。中溝橋因上次颱風橋樑龜裂,高鐵車無法通行,我們步行來到莫言祖父留下來的傳統耕田。薑黃、文旦、芭樂是族人的一級產業,無毒有機耕作是小農的堅持。前方不遠處有一道女鬼瀑布,莫言說起那久遠淒美的愛情苦楝樹的故事~
穿越林地,只見溪谷深壑有一處平潭,我們一行人撐篙竹筏玩水樂。莫言不愧是位生活有品味的人,隨手捻來是傳統文化與新品味的結合。用來裝射箭桶的刺竹,搖身一變成為有(竹香味的咖啡),坐在林蔭下腳泡著涼溪水,喝一口特別的竹香咖啡,真享受。
當口齒還留著咖啡香餘蘊,午餐在鱉溪上的流水席更讓我驚豔不已。自己走過不少部落,第一次真的有人將餐桌搬到戶外(深山野溪),享用在地美食。在大自然裡呼吸純淨的天氣、四周環境森林蒼鬱、腳踏沁涼的溪水,吃著美食,人生足矣。
吉拉米代部落以阿美族為主,客家閩南人混居其中。「吉」是阿美族語多數的意思,「拉」語助詞,「米代」意指櫸木、楓香之大樹。全意指:阿美族語的「大樹根」之意,據說是早期族人覺得離耕地太遠,遷移至此時看到楓香樹根大到可以當橋梁而以此為名。
吉拉米代部落在花蓮/富里鄉的豐南村,既是臺23線東富公路,富里往東河的聯絡道路,也是台灣有名的十大危險公路之一,小天祥是此處知名的景點。
石厝溝溪是鱉溪的主要支流,溪中住著一種神秘的水中魚類「台東間爬岩鰍」,「哈拉」(hara,是阿美族語的稱呼)
在石門橋下的石厝溝溪可以清楚看到,從日治時期開鑿的百年水圳之一,藉以灌溉著層層疊疊的稻田,當地人稱為吉哈拉艾,除獲花蓮縣政府公告登錄為「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更榮獲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2016全球百大綠色旅遊地選拔」的殊榮。
有多久我們已經忘了打著赤腳, 走跳在山林野溪中!坐在溪裡的石頭上,腳泡著沁涼的溪水,手端著在地的美食...隨著心情搖擺, 忍不住和身邊的朋友哈拉無管緊要的事情...
此刻享受純淨的藍天、白雲、青山與綠水。翠綠稻田交映在眼前, 時光格子裡埋藏美好的歲月靜謐, 山中與世無爭,神往恬靜悠然的大自然,此刻我思我在~。

後記:20190914 花蓮 . 吉拉米代部落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5.jpg

36.jpg

70645171_10212510562954070_6361275645493772288_n.jpg

arrow
arrow

    阿正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