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歷史英雄與獵人(歐復昌)
車子在台24線上蜿蜒曲折的山地上前進,過了熱鬧的霧台鄉公所後,不遠處看見前往大武部落的聯絡產業道路。2年跟隨千里步道協會來到大武部落參與手作步道工作假期與小旅行,認識這個遺世獨立又充滿美麗與哀愁的部落...
大武部落位於隘寮北溪旁河階臺地的魯凱族部落,是由小山與東川兩個部落組成。羣山環抱其中、 雲霧飄渺。Labuwan是村落的名稱,老人家總喜歡稱謂之,(語意:指善於狩獵與農耕的大聚落。)
八八風災2009至今快第十個年頭,大武部落族人承受風災後,ㄧ心ㄧ意重建家園的決心與考驗。想起2年前彭玉花前村長娓娓道來部落重建艱辛的過程,至今我依舊耳熟清悉。俗話說:自助、人助而天助。老天爺總為努力生活的人,伸出援手。屏科大陳美惠老師與團隊,多年來在恆春半島各部落與社區做生態旅遊輔導、陪伴經驗豐富。團隊為大武部落引進台灣本土種的土雞,在森林裡自由覓食、奔跑,又稱:大武森雞。再加上有經濟價值的山當歸,並恢復21種品項的小米復耕,成立小米故事館⋯⋯部落經濟發展有了雛形面貌,而部落的發展也指日可待。
冬陽和風悦日,我走進東川巷巧遇大武部落的歷史英雄人物(歐復昌)老爺爺。這位活歷史的英雄,1925年出生,在18歲被選入日本海軍陸戰隊,參加南洋戰區的戰事,23歲回到台灣。老獵人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至今百來歲身體依舊硬朗。對於出生在60年代末段班的我而言,難以想像戰爭的殘酷與無情。生活在寶島台灣,我衣食無缺,我自由旅行、自由談論、自由思想...我很確幸在島嶼上自由生活。
後記:20181216 福爾摩沙 . 大武部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