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青春歲月,一群熱愛生命,一起為藝術奉獻。
為台灣電影奠定基礎的電影人,感謝有您們。
一段相互扶持、無私利他的歲月
清晨六點醒來,知道侯孝賢以「聶隱娘」拿下第68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開心之餘忍不住在臉書上發了一則短短的賀文。繼楊德昌導演在2000年第53屆坎城影展拿下台灣電影史上第一座最佳導演奬之後,相隔漫長的15年,侯孝賢再度拿下第2座。不過早在1989年,當時才42歳的侯孝賢已經以「悲情城市」拿下臺灣電影史上第1座威尼斯影展最佳影片,讓臺灣電影正式登上了國際舞台,一晃已經25年。楊德昌已經離世8年,侯孝賢就在這8年中完成了「聶隠娘」。這曲折的起落過程本身正是一則傳奇故事。一群年輕電影工作者合作無間創造了臺灣奇蹟的故事。
發臉書時找不到適合的照片,就在手機的照片檔案中挑選了一張我站在那張已經成為「臺灣新電影浪潮」最經典的黑白照前面的照片。那是在前些日子有一部紀念「臺灣新電影浪潮」30年的紀錄片「光陰的故事」發表會上,當時我半開玩笑的說,照片中沒有我,所以我也要加進去。那張照片中的五個看起來非常年輕、神采飛揚的人正是侯孝賢、楊德昌、吳念真、詹宏志、陳國富,當時他們剛剛創立了「合作社」。是的,就是這兩個簡單的字:「合作」,精確的描述了我們那種相互扶持、無私利他的合作精神。
我曾經很感慨的告訴一個年輕導演説:「任何一個時代興起了一個潮流,在那個團體中一定要有默默付出,無私的做出利他行為的人,如果那個團體中的成員不能相互扶持而是你爭我奪,很快就會把事情搞砸。」侯孝賢能成為這個電影浪潮的領袖人物,除了他本身的天份和才華之外,他慷慨、助人、無私的性格也成就了整個運動。他願意放下身段協助兩位年輕導演,才能完成三段式的電影「兒子的大玩偶」,他要賣掉房子投資楊德昌,才能有「青梅竹馬」,這些無私、利他的行為也不斷發生在其他許許多多的經典電影的完成,像是吳念真耗盡心力提供一部又一部精彩的電影劇本,像是詹宏志在合作社時代促成了兩部臺灣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悲情城市」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昨天夜裡其實已經入睡,可是忽然想到坎城影展的閉幕典禮是今天凌晨一點,有朋友在臉書上説要看現場直播。我忍不住摸黑下樓打開電視機,偏偏電視搖控器不太靈光,跳台的按鈕接觸𣎴良。凌晨一點之後的電視節目都是重播,反覆播放著那些說三道四囗沫橫飛的政論節目,放大了那些島上的芝麻小事,說得像驚天動地鷄飛狗跳的夭下大事,不然就是吵吵閙鬧充滿效果聲音的綜藝節目,還有外來的或是本土的連續劇。有時候看到令人作嘔的節目想跳台時偏偏跳不開,在靜音的狀態下看著這樣的節目,有種荒蕪和絕望的窒息。
這又讓我想起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當世界各地的影評人和國際影展的策展人抱著驚喜、搜奇,甚至朝聖的心情來到了「世界電影工業邊緣」的臺灣,想報導臺灣新電影浪潮的興起,當他們在下塌的旅館中打開電視機,看到那些製作粗糙的節目後,不敢相信這是一個能誕生出臺灣新電影的國度。三十年飛逝而去,臺灣的電視工業和節目品質,反應的正是臺灣那股向下沈淪的文化,而我們的子子孫孫卻在如此惡劣的影視傳播環境中成長?這讓我更加懷念起那段朋友們相互扶持、無私利他的年輕歲月,大家都懷抱著迎接一個新時代來臨的嚮往和期待,堅持著一種價值和理想。
「法國人始終比台灣人還愛侯孝賢,我們,至少拍拍手吧。因為這是我們這個戰後世代能留給年輕世代少數的典範和驕傲。」我在臉書上這樣寫著,按讚的人持續增加,也更多人分享了這份喜悅。看來,侯孝賢對臺灣電影及世界影壇的影響力又再增加中。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blogs/society-watch/%E4%B8%80%E6%AE%B5%E7%9B%B8%E4%BA%92%E6%89%B6%E6%8C%81-%E7%84%A1%E7%A7%81%E5%88%A9%E4%BB%96%E7%9A%84%E6%AD%B2%E6%9C%88-071937120.html#more-id
留言列表